蔡康永的說話之道
書名:蔡康永的說話之道
作者:蔡康永

前情提要
這本書是在公司的櫃子裡找到的,可能是上一位員工離職後忘記帶走,或者想要造福下一位員工(敝人)的說話技巧,為了不辜負他/她的期待,只好翻開此書了(

故事內容
書中提到了40不同狀況時應該採用的說話方式,並將之個別分成小章節及配上幽默的四格漫畫,以下是我較有感觸的部分:

延伸話題
我們偶爾會遇到別人或自己成為「句點王」,比如書中所舉例的籃球話題,如果恰巧我們對這類的主題並不感興趣,可以試著問:「那你很常熬夜看球賽囉?」藉機了解他的生活作息。「你會買很多球隊的周邊商品嗎?」理解一下他的金錢觀等。也許自己就能成為那一個很好聊的對象。

具體提問
在這一方面一直是我的弱項,常常會發現自己提出的問題過於像「大哉問」廣泛到別人不知道怎麼回答,而且他們給的答案也不是我想聽的,也許這是我該多練習的地方。比如說:「你喜歡怎樣的男生?」改成「你喜歡陳信宏這樣的男生嗎?」有個範圍,就能引導人家回答,得到想知道的資訊。

尖銳話題找抽象的第三方當替死鬼
應該滿多時候會愈到不得不問尖銳問題的時候,比如醜聞、你不明白上司所做的決定時等。有時我說話也會過於直接且刺耳,也許並沒有惡意,但對於聽者總是不太舒服。因此作者提供了另一種說話技巧,推給抽象的第三方。舉例來說:「再次恭喜您順利連任,但當媒體朋友們在報導您歷任的政績時,恐怕也會提及到之前關於您收賄的傳聞...」「老闆,經銷商們請問我問您,如果海報印這麼大張,該貼哪裡比較適合?」這種說法雖然字句較多,相對圓融了一點。

講話配速
有些人講話如機關槍「答答答」說個不停,又有些人如和尚解經一樣慢如蝸牛,而我偏向機關槍的那種。每次上台報告的時候,就算不斷提醒自己要慢慢講,還是會因為緊張越講越快。有時講慢一點,閱聽者能知道這個地方是重點;有時講快一點,聽眾能跟著講者的情緒一起起伏;有時停頓一下,給對方稍微思考的時間。就如跑者一樣,恰當的配速才會成為好的說書人。

西瓜
人最多能夠集中精神15分鐘去「聽事情」且只能聽進去1事情!剩下的13分鐘可以聊一下無關緊要的事。所以如果不能以聽者的立場改變說話方式,聽眾們可能真的會成為無言的西瓜。

關於西瓜的題外話
小學時被媽媽鼓勵去參加演講比賽,對於把觀眾當成西瓜這件事,我印象非常深刻。當時幫我加油的老師告訴我:「別緊張,只要把台下的人都當成西瓜就好了!」但事實是,我一上台,台下的人依然沒辦法靠想像力成為西瓜,所幸事前反覆的練習,讓我不用動腦,嘴巴依然自動的配合身體說出講稿,還順利的拿下冠軍!只能說練習真的是件很重要的事!

結論
任何事情都需要練習,包括「說話」而本書除了提供一些技巧外,更在乎的是「態度」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,改變說話方式,使人與人的相處更加圓融。

莫笑,我是墨鴞,只是隻不小心跌進墨水的貓頭鷹…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墨鴞 的頭像
    墨鴞

    墨鴞莫笑

    墨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